2025.11.18-20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
获得更多展会资讯及服务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中心 展会新闻

展会新闻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等单位专家谈智慧应急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中国应急展专场活动回顾(1)

2023-12-07

11月15-17日,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11月16日举行的同期活动“中国应急展专场活动——智慧应急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9位专家分享了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构建、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安全生产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实时感知三维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

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原巡视员、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景晓波主持了上午的研讨交流活动。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房玉东讲《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构建》

房玉东介绍,面对森林火灾、地震地质灾害、地下矿山等极端场景,应急通信保障存在很多困难:一是模式标准多,通信体系乱;二是公网信号弱,网络韧性差;三是专网制式多,互联互通难;四是通导效率低,部署决策慢;五是人装协同差,实战支撑弱。

2020年,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提出了“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理念。2022年,应急管理部下发了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建设任务书,目的就是解决大震巨灾、“断路断网断电”等极端条件,多队伍协同救援、统一指挥难题,构建高效融合的现场指挥系统和通信体系。 

应急救援数字战场就是要实现应急通信天空地一体化,战术互联网覆盖救援现场,指挥调度实现前后方高效协同。所谓的“数字化战场体系”,就是综合运用各类通信手段、物联感知以及边缘计算技术;以智能化指挥调度为核心、应急战术互联网为骨干、现场感知网为神经;实现前方信息采集与立体监测、各级各类救援人员综合研判、数据共享和作战指令精准下达。 

数字化战场体系具有以下功能特点:一是基于航空器搭载多种类型终端,完成现场立体侦测,二是现场快速三维测绘,高精度实时建模,三是现场情况实时感知,多源信息可视化,四是信息融合智能分析,灾情态势实时研判,五是融合各类通信手段,一键指挥调度,六是融入EGIS一张图,实时迭代辅助指挥。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在2023中国应急展上展示的新产品

房玉东介绍,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研发的基于无人机的快速三维建模技术,已经获得4项发明专利,特点是精度高、智能化,可以边飞行边建模,属于国内首创,3分钟就能完成1平方公里三维重建,其他同类产品至少要3到5小时才能完成,这项技术能够为前后方指挥部快速提供现场三维作战沙盘。

为了实现救援现场全要素物联感知,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基于自研的超融合物联网关,融合各类感知技术与本地边缘处理技术,实现现场音视频、人员、装备、气象、水文、地质等全要素感知,动态监控灾情,打通救援现场的信息获取渠道,精准掌握现场态势。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在2023中国应急展上展示的新产品

房玉东牵头研发改装的“战鸿”应急指挥机,在2022年完成了试飞,填补了国内载人固定翼应急指挥机空白,主要适用于森林火灾、地震、洪涝等长时间、大范围灾害救援的通信中继、灾情侦察和三维建模等任务。

在对未来进行展望时,房玉东介绍了“三个战场”的理念,即:“平行战场”(建立在平行系统基础上,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是平行、平等、同步执行的,动态三维数字以孪生形式呈现)、“智慧战场”(无人机三维立体快速侦测、物联感知,智能指挥救援方案自主生成)、“无人战场”(无人化装备自主执行智能决策开展救援)。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在2023中国应急展上展示新产品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研究员金永花讲《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解读与思考》

金永花首先对安全应急产业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2012年,工信部、原国家安监总局印发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工信部、应急部、科技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工信部办公厅、发改委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印发了《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管理办法》;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工信部等部门印发了《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管理办法》;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2023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印发了《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2020-2022年国家安全应急产业规模(万亿元)

 金永花介绍了目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现状。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2年至2022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规模从5000多亿元增长到超1.9万亿元(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规模7千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15%。广东、江苏、浙江、广西等十余个省份出台相关政策或规划,明确在“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安全应急装备及相关产业。随着国家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灾后重建或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应急产业将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二是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明显。2022年底,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准了8家示范基地和18家创建单位。东部、中部地区分别有13家、9家,占据全国比例分别达50%、34.6%,西部、东北地区分别有2家。26家示范基地(含创建)的涉及安全应急产业营业收入合计为5178.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安全应急企业营业收入合计为4864.15亿元。三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国家推动安全应急装备的技术攻关、“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举措,我国在部分领域技术取得了突破,提高了安全应急装备的智能化、轻型化、标准化水平。

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在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领域关键技术短板“更短”。安全应急的应用场景往往更加极端、需求更加严苛,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技术短板问题在安全应急领域表现更加突出;部分国产装备达不到实战化需求或在实战中存在故障率高、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二是行业骨干龙头企业少。安全应急产业综合性强,产品生产企业普遍规模小、品牌影响力弱、龙头骨干企业少,中小企业占比90%以上。同时,骨干企业在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明显不足,未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格局,全面激活上下游产业链能力不足,影响我国安全应急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根据安全应急产业大数据平台显示,以安全应急产业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约5000余家,上市公司约390余家。三是标准检测体系不健全。安全应急装备种类多、应用面广,现有产品标准存在部分缺失的问题。新技术与安全应急装备的融合应用(特别是智慧安全应急装备)亟需标准化保驾护航。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安全应急装备是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提供的专用产品。聚焦重大自然灾害与安全生产事故场景需要,发展“急、新、广、专”的安全应急装备是重要方向。

急:发展需要急。面向各类突发灾害特别是急难险重突发事件发生时,重点发展提出急迫需要的救援装备,如 “龙吸水”排涝车、大型抢险机械在洪涝和地震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应用技术新。推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安全应急领域的融合创新应用,如发展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装备,解决高层建筑火灾、危化品火灾等特殊和极端场景下救援需求。

广:市场需求广。新型城市建设(政采)、个人家庭消费升级,提出更高的应急保障需要,城市安全和个人家用应急装备发展空间巨大,如城市综合安全监测预警系统、家庭应急包等。

专:面向专门领域。能源、交通、矿山、化工等高危和传统行业高质量发展对安全生产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专用安全应急装备发展,如矿用无人驾驶装备、储能装备安全防护等。

金永花认为,要做好政策落实,把握发展机遇。

在政务侧,要把握三大关键,构筑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核心在于将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放入区域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体系当中,以终为始、统筹各方,引导产业有序发展。一是实战应用牵引。安全应急装备的发展关键在能解决安全发展和应急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具有很鲜明的场景导向、应用导向,应急管理部门的出题至关重要,企业参与到应急实战场景中找到研发方向至关重要。二是与相关技术产业统筹推进。安全应急装备的创新有不同类别,一类是攻关解决一些技术难点,例如特殊工况下的性能问题、材料问题,这些问题不只在安全应急领域会遇到,对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锻长补短都很有帮助,可以更好统筹各类相关的技术、产业支持政策。还有一类是集成创新、应用创新,关键在于吃透需求,做好特定场景下的功能组合优化和升级,这与目前的新技术推广应用政策,如虚拟现实应用、人工智能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等可以结合统筹考虑。三是创造需求和预期,推动企业敢创新、愿创新。一方面,通过政府采购、按订单研发等方式解决企业不敢创新的问题,让创新的成果有市场。另一方面,通过设立标准或规范条件,使得愿意创新企业、质量规范企业有钱赚,这些是解决创新动力问题的关键。

在产业侧,要围绕三大路径发力,提升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水平。一是抓技术创新,打破关键技术制约瓶颈。以十大场景为应用牵引目标,结合本地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的防治需要,聚焦重点产业链、重点装备和产品等方面,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和揭榜攻关计划;与高校院所、用户等联合建设安全应急装备创新平台等,加快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攻关,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二是抓生态建设,强化产业影响力。依托联盟协会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以终端产品研发应用需要为牵引,打通安全应急装备产学研用全链条,从企业单打独斗转变为链条协同发展,构建以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配套的发展格局;加快标准建设,将企业技术产品优势转变为标准优势,发挥标准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助推先进成熟产品快速推广应用。三是抓模式创新,解决政府采购装备难的问题。加快探索“产品+服务+保险”“产品+服务+融资租赁”“微型消防站建设+运维” 等安全应急领域新型业务发展模式,解决当前政府特别是基层用于配置安全应急装备的财政资金紧张,以及大型装备买不起、不会用等问题,有效拓宽先进适用国产装备的销售渠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首席专家郭毅峰博士讲《中国移动数字化新技术,为防灾减灾救灾赋能》

郭毅峰首先介绍了我国应急救援工作的发展趋势,即:坚持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一是监测预警从单灾种向灾害链转变。进一步强化风险监测工作的职责定位,提升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能力。结合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推动部门分类监测和分级预警体系的建设,提升风险监测的针对性、时效性。二是防灾减灾能力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技术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应用,提高信息获取、数据融合、数据挖掘能力,为灾害预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三是救灾救助装备向体系化发展。在现有各类应急资源、装备的基础上,探索特殊区域、复杂条件、极端环境下的专业指挥救援装备,使应急救援装备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轻型化、模块化、标准化,提升快速精准抢险救援能力。四是灾害救助机制趋向协同联动。协同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各环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灾害救助体系。建立协调联动、快速反应、高效有序的灾害救助新机制,推动形成自然灾害防治的工作合力。

郭毅峰介绍了中国移动的5G切片专网。利用中国移动5G/4G公网覆盖广、运行稳定的特点,5G切片专网可为全国应急机构提供具备高优先级的移动指挥网络接入能力,提供具备安全隔离、高速稳定的通信服务来满足内网覆盖盲区的通信需求。该产品的功能有:一是提供公专融合能力,利用5G公网链路,为全国应急机构提供具备高优先级的移动指挥网络接入能力。二是具备端到端保障技术,通过端到端的质量保障技术,结合业务逻辑隔离、专线隔离等多种途径,保障数据安全,避免发生数据泄露。三是拥有700M黄金频段,覆盖广应用场景多,适合在自然灾害、地质灾害、地下矿、城市消防等应急场景提供通信服务保障。

聚焦“三断”条件下应急通信保障需求,运用卫星、无人机等技术,中国实现了在地震、洪涝、森林草原火灾等场景下快速稳定可靠的立体应急通信保障能力。针对各类场景下应急通信保障的任务需求,中国移动构建以“高空、中空、低空、地面”四层一体的多维度无缝应急通信保障体系。选配大型固定翼无人机、中型卫通无人机、卫通无人直升机、系留无人机等多类型飞行平台,结合自主研发的空天应急通信系统、无人机管控及应急通信数据汇聚平台,实现在地震、洪涝、森林草原火灾、重要活动等场景下的立体应急通信保障。

郭毅峰还介绍了“数字化战场”。它是为应急现场救援队伍提供的便携式音视频融合指挥通信装备,满足应急管理部数字战场的建设要求,在断网、断路、断电情况下,可以在现场移动部署,即开即用,解决应急指挥“最后一公里”,现场信息连不上、看不见、听不到的问题。

为满足指挥现场指挥员与通信保障人员各自的应用需求,数字战场产品划分为指挥调度和地面网管两个子系统。

指挥调度系统支持现场音视频通信、多媒体通信、视频会议、对讲等融合通信手段,及时将现场信息发送给其他救援人员、专家、领导,进行态势研判及决策分析;指挥一张图支持物联网感知设备信息接入,如布控球、气体监测仪、气象监测仪、无人机、单兵手环等,实现现场信息全方位采集,辅助应急指挥决策。

地面网管子系统支持快速组建本地宽窄带网络,通过卫星、5G等多种方式,与后方指挥部建立通信链路,实现前后方指挥体系通信闭环;支持7大类通信设备信息采集,实时网络拓扑监控及故障告警提示,支撑通信保障人员实现动态网络运维。

数字战场产品具备部署简单、快速建网的优点,可满足三断极端条件下的信息收集、人员定位、通讯沟通、指挥调度需求。

以服务实战为宗旨,基于融合组网、融合通信、动态网管、5G网络等技术,中国移动参与多个部省级数字化战场建设项目,涵盖调度与地面网管两部分建设内容,支撑应急使命2023应急演习,全力支撑应急前线指挥体系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战场的建设内容主要有:智慧应急前指装备方面,软硬件结合的前指调度系统,支持融合组网、融合通信、现场信息采集和指挥调度。地面网管系统方面,支持7类通信设备多协议网络运维管理,保障指挥网络稳定、可靠运行。

数字化战场的建设,通过对5G、卫星、无人机、微波等多种网络有机融合,实现任意场景的快速组网,灵活切换,实现随灾应变,随人应变。基于快速灵活的网络设施,汇集人员、装备、材料、救援方案、环境要素等信息,迅速组建指挥系统,通过人、物、料、法、环联动,产生最大合力,推动救援效果最佳化。通过网络管理系统,保障数字战场网络基础设施无人化运行,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调配,确保救援现场的数字通道安全,稳定。

中国移动在2023中国应急展上展示新产品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