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萍讲安全生产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2023中国应急展活动回顾(3)
2023-12-11
11月15-17日,2023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在11月16日举行的同期活动“中国应急展专场活动——智慧应急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华为公司、中兴通讯、海康威视、武汉地大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的9位专家分享了应急救援数字化战场体系构建、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安全生产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实时感知三维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规划发展部副主任(牵头工作),北京安信创业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继星主持了11月16日举行的同期活动“中国应急展专场活动——智慧应急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的下午时段的议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萍讲《安全生产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
胡萍从建设背景、建设成效和案例分享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安全生产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情况。
一、建设背景
(一)牢牢把握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对信息化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提出了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思想,从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等各方面提出要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大势,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针对灾害事故防治,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危化品、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信息化、智能化驱动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任务。党的二十大作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要求。二十届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加快建设国家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的意见》,为我们进一步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提升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充分认识新时代信息化工作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
当前,全球信息技术发展空前活跃,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数字孪生、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给安全生产业务带来了很多新思路、新变革、新方法。建部以来,安全生产信息化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监测预警、服务实战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但是对照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面临复合型人才短缺、地域特征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信息化基础参差不齐的挑战。数据联网不全面、系统应用不充分、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人为造假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2023年“2•22”阿拉善新井煤矿特大坍塌事故,就充分暴露出安全管理人员能力不足、企业监测预警底座不牢的问题,按设计要求,现场需要布设49个边坡监测点,实际仅7个,且全部安装在滑坡风险区外。
“十四五”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也是强力推动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打牢底座、由深水区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
(三)规划引领、标准先行、科学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
应急管理部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和网络强国的重要论述,从建部之初就谋篇布局,为加快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12月,印发了《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框架(2018—2022年)》,并指导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完成了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2019—2021连续三年下发了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任务书和实施指南,下发了29项标准规范;后续陆续发布实施了《关于推进危化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在标准先行、规划引领的大背景下,过去5年,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汇聚工作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一张蓝图雏形初现,尤其在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领域,亮点频出、成效显著。
二、建设成效
(一)总体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支撑精准监管和靶向执法、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防范管控重大安全风险,应急管理部在中国安科院设立了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中心,组建了一支涵盖安全、矿山、化工、计算机等10多个专业近100人的队伍,引领全国各级各地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工作。2019年应急管理部科信司、国家矿山安监局、应急管理部危化一司开始推动危险化学品、煤矿、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2021年应急管理部危化二司、应急管理部执法局开始推动烟花爆竹、海洋石油、涉爆粉尘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中心本着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已完成近7000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企业、近3400座生产和建设煤矿、2600余座尾矿库、1400余家烟花爆竹和500余家粉尘涉爆企业监测联网,汇聚了气象、卫星、自然灾害、互联网+监管、司法、电力、天然气和7.6万公里油气输送管道地理信息等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国系统性、宏观性、交叉性风险监测预警工作,形成了“一平台七系统”布局。通过数据汇聚应用,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政府监管监察工作赋能,逐步实现快速感知、实时监测、超前预警、辅助决策、应急处置。
应急管理部本级层面,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中心建立了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开发了智能值班值守系统,针对危化品、煤矿、尾矿库等重点行业,利用知识图谱、关联性分析、多维度数据融合和机器学习算法,建立每日动态监管模型,定期向应急部、国家矿山安监局相关司局报送日报、周报、月报。同时指导和引领省级监管监察部门、企业开展了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了AI智能识别、边缘计算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以实施《“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契机,发布一系列典型应用场景、APP目录和建设指南、标准,引导企业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从“有人值守”到“无人值守”,从“电子巡检”到“智能巡检”。尤其注重利用AI识别分析技术实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隐患的智能分析报警和闭环处置,持续提升企业生产管控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企业安全事故发生。
(二)持续建设,矿山监测联网工作加快推进。
2023年9月份,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中多处提到“信息化”相关内容,明确提出“加强在线监控联网和矿山安全综合信息化平台建设;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处置能力”,矿山安全信息化建设迎来了新机遇。
2023年“2·22”事故后,中国安科院支撑国家矿山安监局编制发布了露天矿山边坡监测系统建设联网通知、建设指导书和预警响应要求。11月10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组织召开了矿山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推进会,中国安科院作为支撑单位受邀参加。会上提出今年年底前,将煤矿水害及露天煤矿、边坡现状高度在200m以上的非煤露天矿山边坡监测数据接入到国家局。2024年年底前,完成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水害联网和露天煤矿联网,具备条件的非煤地下矿山、非煤露天矿山、尾矿库感知数据“应联尽联”。到2025年,实现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矿山安全感知数据全覆盖,数据融合分析、人工智能、矿山行业大模型等新技术在防范重大风险、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上得到有效应用。
(三)各系统深化应用,支撑保障作用成效明显。
通过系统深化应用和“线上巡查+现场核查”新型监管模式的探索,大家充分体会到:信息化远程监管监察是执法方式的创新,是推动应急管理、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变的重大举措,是解决“不到现场就发现不了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管的重大创新,是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方式。
以危化品行业为例,中国安科院监测预警中心已开展连续1100余天的不间断值班值守,累计发布分析研判报告4000余份、抽查排查企业上万家次、排查异常情况近4万条,通过日报通报,有力督促提升了企业整改的主动性。
以煤矿行业为例,通过系统累计甄别发现一万余起瓦斯、一氧化碳超限情况,督促各级监管监察部门、煤矿企业开展核查处置,防范化解1000余起重大风险隐患。瓦斯超限处置率由2021年6月的56%上升至100%,煤矿企业对瓦斯超限不管不问的情况得到根本性改变。
三、案例分享
煤矿领域:
2023年4月14日,监测预警专班通过系统发现湖南杨梅山煤矿多个地点瓦斯高值超限,利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判断,该通风系统可能已被破坏。专班第一时间远程指导煤矿采取措施,同时通知执法人员会同当地应急部门现场处置。报警后2小时20分钟,85名井下作业人员全部安全撤出。
尾矿库领域:
2022年8月8日系统报警,发现山西省黑石沟尾矿库受强降雨影响,坝内水位上升,浸润线距坝顶仅0.5m,远超警戒线,监测预警专班立即通知山西省应急管理厅,督促企业及时撤人并采取措施排除了险情。
危化品领域:
2023年3月30日,重庆天原化工公司被评估存在较大风险,氯气液化及包装工序储存单元存在多个有毒气体监测高报,系统即时自动向企业重大危险源三级包保责任人和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发送橙色预警信息。监测预警中心第一时间与重庆市联系,督促处置消警。经核查,是液氯钢瓶瓶阀垫圈处有泄漏,企业及时紧固,消除了事故隐患。
露天矿山领域:
2022年6月9日23时13分,中国安科院团队部署在广东省大宝山矿业公司的边坡雷达监测系统触发红色预警。监测预警中心及时通知矿方人员及设备撤离后,12个小时后即发生了滑坡。
要推动安全生产领域风险治理从静态分析向动态感知、事后应急向事前预防、单点防控向全局联防的转变,强化科技创新引领,聚焦事故形成机理和演化规律,深化风险智能感知和监测预警理论与方法研究,拓展信息化智能化运用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全时全域、服务实战的应用场景,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破解安全风险防控关键技术瓶颈,将安全科技转化为真正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