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15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7号)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与小程序,
获得更多展会资讯及服务

联系我们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权威解读 |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2022-02-15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已于近日印发。2022年2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永利,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许正斌,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司长陈胜,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洁,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唐琮沅介绍《“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永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应急救援效能显著提升,安全生产水平稳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特别是新组建应急管理部,强化了应急工作的综合管理、全过程管理和力量资源的优化管理,增强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初步形成了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到“十三五”收官之年的2020年,全国各类事故、较大事故和重特大事故起数比2015年分别下降43.3%、36.1%和57.9%,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8.8%、37.3%和65.9%。“十三五”期间全国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较“十二五”期间下降37.6%、70.8%和38.9%。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为主线,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聚焦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两大类突发事件,提出要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事故损失,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安全保障。到2025年,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取得重大进展,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建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形势趋稳向好,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防范和应对处置灾害事故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要建立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体系,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重点从七个方面发力: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造统一权威高效的治理模式。包括健全领导指挥体制、完善监管监察体制、优化应急协同机制、压实应急管理责任等。

二是夯实应急法治基础,培育良法善治的全新生态。包括推进完善法律法规架构、严格安全生产执法、推动依法行政决策、推进应急标准建设等。

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织密灾害事故的防控网络。包括注重风险源头预防管控、强化风险监测预警预报、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加强自然灾害综合治理等。

四是加强应急力量建设,提高急难险重任务的处置能力。包括建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提升行业救援力量专业水平、加快建设航空应急救援力量、引导社会救援力量有序发展等。

五是强化灾害应对保障,凝聚同舟共济的保障合力。包括强化应急预案准备、应急物资准备、紧急运输准备、救助恢复准备等。

六是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进创新驱动的发展动能。包括破解重大瓶颈难题、构建人才聚集高地、壮大安全应急产业强化信息支撑保障等。

七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包括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等。

 

 
 

总台央视记者:作为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的第一部总体规划,《规划》和以往应急管理领域的一些专项规划相比,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和工作上的创新?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永利:

《规划》作为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同时也是应急管理部组建之后,针对应急管理领域编制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必将对“十四五”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为科学编制《规划》,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建编制专班,组织近50个研究单位的专家成立课题组,就36项重大课题开展专题研究。在坚持“开门编规划”的基础上,采用“专班+专题”、“并轨+并行”的双保险模式,深入开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同时,组建规划咨询顾问组全程参与、指导规划编制,并通过在应急管理部官方网站开设规划编制建言献策专栏和开展分片区集中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各层级的意见建议。

与以往应急管理领域编制的专项规划相比,《规划》着眼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全局,更加注重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长远和近期的关系,把“三个突出”、“三个聚焦”贯穿《规划》编制的始终,即突出旗帜鲜明的政治主题、突出改革创新的核心位置、突出协调发展的全局视野,聚焦目标精准研判、聚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聚焦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通过这些举措,使《规划》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人民意愿。

 

 
 

南方都市报记者:请问,如何评价现在我国应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十四五”期间,如何布局信息化建设?

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唐琮沅:

信息化是构建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也是提升应急保障能力的必由之路。应急部党委高度重视,部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信息化工作,面对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现状,始终把信息化工作当作一项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的工作来抓,坚持把信息化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一体规划、同步推进

“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推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的有效融合、深度应用,形成规模,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重点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完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建设国家风险监测感知与预警平台,完善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完善应急卫星观测星座,开发应急减灾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自主运行管理平台。升级覆盖安全生产重点企业的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完善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乡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一网统管”。

二是系统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实施智慧应急大数据工程,升级应急管理云计算平台,建立符合大数据发展的应急数据治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应用系统开发和智能化改造,完善监督管理、监测预警、指挥救援、灾情管理、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灾后评估和社会动员等功能。推动应急管理专用网、电子政务外网和外部互联网融合试点,构建“智慧应急大脑”

三是建设数字化指挥救援体系。推进国家、省、市、县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和地方应急指挥平台示范建设,实现各级政府与行业部门、重点救援队伍互联互通、协调联动。加强空天地海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建设,建设高通量卫星应急管理专用系统,扩容扩建卫星应急管理专用综合服务系统,提高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升级应急资源管理平台,拓展应急物流管理、应急装备管理等功能,提高应急资源保障现代化水平。

 

 
 

封面新闻记者:近年来,危险化学品、化工园区、燃气等行业领域和重点区域事故频发,请问“十四五”时期有哪些针对性的举措,进一步防范事故的发生?

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洁:

刚才您提到这几个行业领域确实是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着这几个行业领域,在“十四五”期间,我们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危险化学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我们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在全国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进一步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和监管体制,深化专项整治,强化危险化学品、油气、烟花爆竹、长输管道等方面的风险管控。我们把防范危险化学品系统性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突出“三个注重”工作着力点。一是更加注重安全治理体系构建,二是更加注重本质安全提升,三是更加注重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通过这“三个注重”来不断提高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系统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力争到2025年实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总量、较大事故都能够得到明显下降,建立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预防控制体系。

化工园区方面,我们主要是着眼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好五大工程。一是化工园区的安全提质工程,二是大型油气储存基地的安全防控工程,三是企业安全改造工程,也就是化工园区内的企业安全改造工程。四是安全培训网络建设工程,五是实施好“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工程。在这个基础上,重点抓好化工园区的“一园一案”,就是一个园区一个治理方案,把整治的提升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力争打造一批本质安全型化工园区。

在燃气方面,近期的燃气事故还是比较多发,大家也关注到了。“十四五”期间,一是要加大投入,改造老旧管道,目前我们正在支持配合发改委和住建部,对“十四五”期间燃气的老旧管道进行更新改造,现在初步的数据是10万公里左右。二是加强对燃气等城市生命线的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特别是要督促餐饮等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要让所有单位在“十四五”期间力争安装燃气泄漏报警装置。同时,也指导全国重点城市加快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的建设,使各地对燃气以及相关各类城市生命线的风险能够做到“能监测、会预警、快处置”。三是加大安全宣传教育。主要是通过运用主流媒体,目前应急部和央视、人民日报等开展公益广告普及和宣传。通过这些宣传加强事故警示教育,推动燃气从业人员提升安全履职能力,推动燃气用户提升安全用气技能,推动社会公众提升公共安全意识。

 

 
 

中国青年报记者:基层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及时应对灾害事故处置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当前我国基层防灾减灾能力比较薄弱。请问,“十四五”期间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司长陈胜:

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前沿阵地。防范化解灾害风险、及时处置灾害事故,必须紧紧依靠基层。为此,我们在“十四五”期间注重从三个方面加强基层建设。

一是以机构队伍为重点,建立健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力量体系。实施基层应急能力提升计划,开展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标准化建设。加强和规范基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微型消防站建设,推动设立社区、村应急服务站,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加强灾害信息员、安全监督员、应急志愿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通过资源整合、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健全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力量体系。

二是以网格化治理为切入点,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减灾委的统筹协调作用,将防灾减灾纳入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建立健全激励引导机制,鼓励群众成为群防群治的基本力量。持续推进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高质量创建,以操作性、针对性为重点全面制修订城乡社区应急预案。以避险避灾为重点,全面开展灾害隐患和转移路线的标志设立,加强日常演练和转移管理,最大程度降低受威胁群众伤亡。

三是以宣传教育为抓手,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推动将安全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面向不同群体开发推广科普教材、读物、影视剧等系列产品。依托科技馆、灾害遗址公园等设施,设立各类科普宣教基地,建设数字化科普平台和虚拟体验馆,开展线上线下法规教育、科普教育、应急体验、自救互救等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十四五”期间对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会有哪些新的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火焰蓝”的能力?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永利: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组建以来,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决策部署,边转制、边应急、边建设,工作实现平稳过渡,队伍全面转型升级,作为综合性应急救援力量,不仅承担消防和森林草原灭火工作,还承担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任务,履行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重要职责。同时,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还与地方专业应急队伍、社会救援力量建立共训共练、联合救援工作机制,在重大灾害事故发生之后,与解放军、武警部队联合行动,形成应急救援的整体优势。

“十四五”时期,面对党和人民的新期盼、新要求,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将矢志不渝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重要训词精神,科学编制《“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对标对表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的基本定位,统筹抓好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全面提升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

一是积极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救援需要,优化力量布局和队伍编成,填补救援力量空白,补齐救援力量短板,加大中西部地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力度。

二是加强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石油化工企业、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和地震、水域、山岳、核生化等专业救援力量建设,形成一批机动和拳头力量。

三是加大先进适用装备的配备力度,以实现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为目标,加快装备提档升级,强化多灾种专业化训练,提高队伍在极端条件下的综合救援能力。

四是大力发展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和志愿消防队伍,加强城市消防站和乡镇消防队建设。

五是加强跨国(境)救援队伍能力建设,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经济日报记者:刚才发布人介绍,《规划》是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请问,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推动《规划》实施、确保重大任务举措落实落地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负责人许正斌: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是“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规划。这个《规划》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对“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应该说,这个《规划》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宏观调控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将在积极配合应急管理部推动《规划》全面实施的同时,按照部门职责分工,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是要在政策衔接、投资支持和产业支撑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文件衔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应该说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和配合,需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将在研究相关政策时,统筹考虑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需要,贯彻落实好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努力把风险化解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在起草相关文件时,我们将加强与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衔接,坚持把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把发展作为安全的保障,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二是加大投资支持力度。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离不开应急设施和装备保障,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设施装备水平。我们将紧扣风险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处置救援、评估恢复等重点环节,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结合现有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按照应急管理领域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在加强安全防护、灾害防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重点支持中央和地方应急物资储备库、安全监管监察能力、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森林消防航空力量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有效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提升产业支撑水平。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离不开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支撑,我们将引导社会资源加大对先进、适用、可靠的安全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加快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向中高端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作用,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综合保障能力。我们还将配合强化数字技术在灾害事故应对中的运用,系统推进“智慧应急”建设,建立符合大数据发展趋势的应急管理数据治理体系。

 

 
 

中国日报记者:在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航空救援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航空救援力量现在仍有不足。我想问一下,在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方面,“十四五”期间有哪些具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安排?

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唐琮沅: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加强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空域保障机制。围绕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应急管理部党委高度重视,我部会同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航空救援体系建设,航空关键力量建设不断加强、救援队伍能力水平不断提升、综合救援优势初步显现。但总的来看,我国航空救援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应急大飞机缺失,场站布局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我这里讲的应急大飞机与民航飞机ABCDE不完全一样,主要是指应急救援类的大型、重型的航空飞行器,包括重型直升机等。针对短板和弱项,我们注重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十四五”期间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航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加强常态化航空力量部署,统筹布局现有航空救援关键力量,增加森林航空消防机源和数量,包括刚刚讲的大重型航空飞行器配备,实现森林草原防灭火重点区域基本覆盖。引导和鼓励大型民航企业、航空货运企业建设具备一定规模的专业航空应急队伍,支持相关航空企业、飞行院校组建应急救援航空队伍。

二是完善航空应急场站布局。采取直接投资、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完善航空应急场站布局。改造现有航空护林场站,新建一批全功能航站和护林机场。在森林火灾重点区域,合理布局、布设野外停机坪和直升机临时起降场、灭火取水点和野外加油站。

三是完善航空应急救援保障机制。推进应急救援航空指挥平台建设,建设央地间上下贯通、部门间横向联通、政企间相互衔接的全国应急航空调度信息系统。推动应急管理部门与民航部门、航空领域企业建立应急救援飞行保障机制。

四是加强航空应急救援专业人才培养。支持航空应急救援配套专业建设,新建具备航空应急救援训练、培训、演练、保障、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航空应急服务保障基地,培养一批懂技术、会装备、善钻研的专业技术人才。

 

 

 

总台央广记者:我国已经连续28个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但是部分行业和领域仍然事故多发。请问,要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解决问题,我们还将面临哪些挑战?“十四五”期间又作出了哪些针对性的部署安排?

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洁: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上稳定向好,但也稳中有忧。从“向好”的一面来看,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已经连续28个月,从天数看是28个月16天,这期间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实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重大事故最长的间隔周期。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安全生产的事故总量、重特大事故、较大事故都保持持续稳定下降态势,实现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这个成绩是来之不易的。从“忧”的一面来看,2021年全国重大事故在一些行业领域集中发生,一些重大险情,包括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还时有发生。比如在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和燃气等行业领域,重大事故还是相对集中的,包括刚才说的重大险情、苗头性问题还非常多。这也说明现在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十四五”期间,新发展理念引领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在加快。总体上看,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在交通、建筑、矿山、危险化学品这些高风险传统行业领域,高风险的特征还没有发生根本转变,长期快速发展积累的一些深层次“存量”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产业转移风险、新业态带来的“增量”风险还在不断积聚,加上目前大家感受到的极端天气频发和我们面临的世纪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叠加,这些都给我们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基于此,应急管理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系统推进”的工作总基调,充分发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地、各部门和各企业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执法质量,充分发挥科技手段作用,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新业态、新风险安全防范,努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上游新闻记者:灾害事故发生后,应急物资保障是一项特别重要的工作,请问“十四五”期间针对应急物资保障建设方面有哪些举措?

应急管理部规划财务司司长唐琮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急管理部成立以来,积极统筹推进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基本建成了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优化应急物资管理。按照中央层面满足应对特别重大灾害事故的应急物资保障峰值需求、地方满足启动本行政区域Ⅱ级应急响应的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实物和产能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建立跨部门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健全跨区域应急物资协同保障机制。

二是加强物资实物储备。完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清单,合理确定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并动态调整。加大人口密集区域、灾害事故高风险区域和交通不便区域的应急物资储备规模,重点满足流域大洪水、超强台风以及特别重大山洪灾害的物资需求。

三是提升物资产能保障。制定应急物资产能储备目录清单,掌握重要物资企业供应链分布。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完善鼓励、引导重点应急物资产能储备企业扩能转产政策。加强对重大灾害事故物资需求的预研判,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集中生产调度机制。

四是强化紧急运输准备。加强区域统筹调配,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管理协调机制。依托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统筹建立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紧急运输储备力量,充分发挥高铁优势构建力量快速输送系统,保障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资源快速高效投送。

 

 
 

凤凰卫视记者:去年河南郑州发生了特大暴雨,有些地方还发生了罕见秋雨秋汛。请问,“十四五”期间在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等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安排?

应急管理部监测减灾司司长陈胜:

针对近年来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出现的短板和不足,在国家“十四五”应急体系规划中,对以下五个方面提出了补短板、强基础的任务举措。

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灾害应对机制。着力建立健全上下联动、统一的应急指挥部体系,进一步理顺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草原防灭火等指挥机制,强化地方属地责任落实,提高跨部门、跨领域和军地协同应对水平。

二是强化灾害风险防控,提高灾害风险源头治理和监测预警水平。以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为基础,编制灾害风险区划和防治区划,强化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和各类规划的衔接,形成有效防控重大灾害风险的空间格局。优化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综合风险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建立重大活动风险提示和重大灾害性天气停工停课停业等制度。

三是强化重大工程建设,提升城乡防灾基础设施设防水平。组织实施一批防灾减灾重大工程项目。因地制宜科学制修订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和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持续开展城乡重要建筑、基础设施及房屋抗震韧性评价和加固改造。同时,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地区实施搬迁避让、洪涝治理等工程。

四是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增强抢大险、救大灾能力。建强应急救援主力军国家队,推进各类灾害领域专业应急力量和装备建设。全面加强应急预案、应急物资、紧急运输、救灾救助等应急准备能力建设,以及科技、人才和信息支撑保障能力建设,灾害发生后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缩短至10小时以内。

五是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完善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人员力量和物资装备配备,提升基层组织动员能力。研究出台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的激励政策措施。深化防灾减灾知识技能科普宣教,营造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浓厚氛围。

 

 
 

香港中评社记者:“十四五”国家规划《纲要》对应急管理工作作了专门的部署,请问如何做好衔接和落实?

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张永利:

“十四五”国家规划《纲要》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战略高度,对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重视程度之高、篇幅字数之多、部署任务之实,都是前所未有的。为进一步实化细化纲要内容,《规划》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衔接和落实。

一是把握战略定位。把贯彻新发展理念贯穿《规划》编制的始终,把握新发展阶段的规律特征,统筹发展和安全,将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实现发展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安全相统一,体现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等各个篇章,提高《规划》的政治站位。

二是明确战略重心。聚焦健全应急管理指挥体系、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体系、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应急管理法治、科技和人才支撑保障体系等,谋划好《规划》的目标指标和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尤其注重发挥重大工程项目的牵引和载体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凝练一批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

三是细化战略部署。在编制好《规划》的同时,积极构建“十四五”应急管理领域“1+2+N”的规划体系,同步编制安全生产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即“1+2+N”中的“2”,以及消防、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和防震减灾、装备发展、应急力量建设等规划,即“1+2+N”中的“N”,进一步细化实化《纲要》目标、任务、工程的具体举措。

 

来    源:应急管理部网站、中国网等

出    品:北京朗泰华科技发展中心

            (咨询培训∣装备集成∣国际会展)

网    址:www.ESindustry.com.cn

              www.isee-cefe-interschutz.com

微    博:安全应急产业资源网

头条号:朗泰华科技

抖音号:朗泰华科技

视频号:安全应急产业资讯

小程序:2021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

微信号safeworker  (转载∣投稿∣咨询∣入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