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散记个体防护装备企业两代人
2022-07-14
笔者进入个体防护装备这一报道领域,始于20年前《中国安全生产报》(现为《中国应急管理报》)的创办。
回望早期,在北京以外各地采访劳保类展会,对我知晓个体防护装备市场帮助很大。尤其是在展馆外出现的拿不起馆内展位费、在路边形成的“地摊小街”,却大有人气,讨价还价之声四起,看后让人感慨良多。
参加展会多了,也就有意无意地认识了一些参展企业负责人。早期,他们中年轻的在40多岁,偏大的在60岁上下。之后,本人与他们中的一些人,大都是在展会或是有关的专业研讨会上碰面了。
2022年6月底,一场名为“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提升与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杭州举办。与会者中,有一些六七十岁上下年龄段的企业创始人前来参会,也有一些企业“二代”的年轻面孔亮相。
老熟人见面,分外热情,而陌生的年轻人自我介绍后,在场的老人则不打顿地反应:“嗷呦,你是xxx的儿子(女儿)?”或是:“xxx是你的父亲(母亲)?”而年轻人身上携带的青春气息,不经意间就让见面的气氛变得轻松愉快了。这些,似乎也再次触发了笔者想给“老小”两代劳保人留下些许记录的欲望。
实际上,有这个念头久矣。只是受控于疫情,难以与人谋面。于是,近期抓紧写,时间不等人——也就是信马由缰,散记一二。
现今,依然在岗位上、年龄在75岁以上的个体防护装备企业的老“董事长”,笔者记住了一些,但其中有的联系后没有回复。这里,按年龄列出几位:
项树乔,北京慧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今年85岁,其公司主产品为安全帽。
贺海棠,上海海棠头盔厂厂长,今年81岁。从早期制作头盔到生产安全帽,他曾经历了大起大落。“小小安全帽,柔柔海棠情。”这句话常挂在他的嘴上。
杨云生,广州市高坚劳保用品公司董事长,今年80岁,其公司主产品为系列防毒面具,包括适合多种场合防毒防尘的动力送风产品。
杨本顺,安徽多力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78岁,其公司主产品为防护服装和职业装。
张锡纯,沈阳百安达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公司董事长,今年77岁,其公司主产品为防尘口罩
还应该提到一位,房树基,今年79岁,刚卸下担子不久,但依然“董事”不已。他领导下的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现已成为集纺织纤维应用研究、加工和生产于一体的、河北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房树基
这几位,至今身板都比较好,思维敏捷一如过去,在有条件的时候,可在天南海北行走。其中,有的老先生对事务性的工作有所放手,有的可能还在亲历亲为——操劳与“董事”并行不悖。
他们作为企业创始人,在市场上历经的风霜,颇有一些共同点。能在当时不起眼的安全帽、口罩、防护服和手套等经营门槛不高(现在这些企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都不低了)的市场中走到今天,带领企业和产品获取了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他们多年呕心沥血的结果。当然,也有赖于国家改革开放的环境变化。
早在1979年,项树乔在北京市密云二中的校办工厂里试制出了第一顶塑料安全帽。
他出身“有历史问题”的农民家庭,中专毕业后回乡务农,后被北京市密云二中聘为教师,先后成为校办工厂负责人和副校长。1988年,该校办工厂(后为“北京密云力达塑料厂”)生产的“力达牌”安全帽被授予“全国优质产品”称号。
1993年,携有“力达”安全帽的光环,项树乔出任“中国劳动保护工业企业协会”副会长,继而又任安全帽专业委员会主任。这个协会由当时的劳动部组建。(2000年,由于管理部门的职能变动,该协会中止活动)
1998年,项树乔退休。之后,在一个野草丛生的农村四合院里,他接管了北京慧缘公司,再起步,还做安全帽。3年后,该公司的年销售额就超过了千万元,“艾尼牌”(谐音“爱你”)安全帽品牌,也较快在国内外打响。
项树乔
在力达公司工作27年,在慧缘公司至今25年,项树乔倾注后半生的心血,打造出两个安全帽品牌。对此,他甚感欣慰。现工作闲暇时,这位老人喜欢摄影、旅游和写诗,已出了两本摄影集等,常聊发少年狂。
而在安徽的杨本顺,也是“资深”劳保人。他曾和项树乔同时担任“中国劳动保护工业企业协会”副会长。1985年,他的“安徽多力服装有限公司”起步于合肥,之后,又在安徽舒城等地建起分厂。多年来,该公司的防护服装受到国内一些大企业的青睐,同时,出口服装一直占据着较大的比重。
杨本顺
因老杨的生产经营和人品俱佳,他,还曾被推举为中国劳动防护用品联盟主席。
限于篇幅,本文只能简要点到几位年龄居高的老董事长。他们身上,都藏有动人的故事。
杨云生
如,上面列出的身在南国的杨云生老人,还是一位怀有多种技能的出色“工匠”,他居然自己设计并研制出动力送风面罩标准所要求的一整套检测设备(跨界了)。更令人赞赏的是,这家小企业居然成了目前国内做活性炭做得比较好的厂家,还可以承担检测并受到同行认可;而从部队团级干部转业的张锡纯,做防尘口罩伊始,就声言要做中国阻尘率最高的口罩,曾经在业内语惊四座(的确不凡)。
如以正常退休年龄的角度来观察,现在业内60岁上下的企业董事长(创始人),还可以列出一大串。他们中可圈可点的人物,也同样熠熠发光。局外人常难以想象,过去的小作坊,曾经的“小、弱、差”企业,有的已跻身业内第一方阵的前列。
譬如,宜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金芳,因是“地富反坏右子女”,致使初中后的求学之路戛然而止。但她刻苦求知,在服装生产线上成为技术骨干,并熟知了生产流程。1983年,她自办企业,家底仅有3台缝纫机、1000元贷款和6名员工。面对竞争,马金芳在服装质量上毫不松口,甚至给特种防护服配以高质量的拉链,而她的举动却感动了用户。
现在,该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名列前茅的职业装(包括防护服)生产企业。
笔者之所以先提到高龄“董事”,不仅因其企业或产品好,更因为他们大都起步改革开放初期,冲破了不少枷锁,经受的磨难最多、发展最不易。
也可能,后人再难有那样的经历了。
我国的个体防护装备生产经营领域的从业人员,不应该忘记他们。他们,值得仰望。
今日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生产达到的高度和水准,在基座上有他们挥洒下的许多可掬的血汗。
这里,我们要向个体防护装备业内所有在任的和退休的企业创始人和前辈们,致敬!
不凡“后生” 浪花多跃起
历经多年的发展后,老一代的个体防护装备企业创始人陆续都看到了前方若隐若现的一道坎:“交接班”需要考虑了——也许,这是一个需要若干时日的进程。
上面提到的几位高龄董事长,对此事都处理得较好。但对于个体防护装备企业来说,似乎还有一些特殊性。
这里也有故事。
笔者正在写稿时,在微信上看到了“乐清市华东安全防护器材厂”的更名通知:即删去了原名中的“厂”字,换上了“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主产品是“坠落防护--速差自控器”。
这一改,立马显得公司的名称“不low了”,“其实也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企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升级。”这是该公司董事长的儿子,现任市场部经理的章彬森对笔者的回复。
小章学的是工商管理专业。回到父亲开创的企业,他也经历了一番知与行的认知起伏。他过去的工作是帮助企业做战略规划的,常西装革履地出入于“高大上”的场所,还被人尊称为“章老师”。回家后,他在厂里立马变成了不起眼的业务员,外出推销产品、参加招标会等等,常需要陪笑脸“求人”了。
这种断崖式的落差,让小章一度手足无措。但是,他面对现实调整心态,从原有思维中“脱壳”而出。他在微信中对笔者表示:“对企业发展的考虑,产品发展的自我矛盾冲突,都要解决好。”“我们后辈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改进、学习、吸收好的观念。我们个体防护装备行业的未来,肯定会越来越好的。”
有章彬森这种心路历程的,在二代中可能不止一人。时代的变迁,使得企业“二代”已完全迥异于他们的父辈了。两代人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二代大都具有高学历。其中的一些“海龟”——是被父母“召回”的。二是,二代中有人对父辈开创的企业,兴趣不大,或是他们的专业,与制造业离得太远。三是,有的二代,已经在国内或是国外获得了较好的工作岗位,回家接班很勉强。
据悉,一些老人在引导二代时,常有这样一种说辞,即强调这个行业是可以“积德行善”的,产品与保护人的安全健康有着直接的关联,等等。据说,这种说法倒是明显感化了许多后生。
在这次座谈会上,除章彬森外,笔者带着兴趣在一边观察稚嫩的面孔,同时对有“年资”的接班人有了更深的印象。
个头高挑、英气外露的王鹏,现为江苏恒辉安防股份公司营销总监,该公司成立于2004年。他在国外完成学业,到公司才两年。据悉,该公司的业务主要在海外。在座谈会上,他听到专家对个体防护装备配备标准的解读和相关演讲后,说:“第一次对国内市场有所了解,很有感受。”“前辈所说的,对我有促进,收获大。”
王鹏
来自山东潍坊市的李宗山,今年24岁,面相忠厚。他也是大学毕业两年,现在山东鲲鹏安全防护用品公司旗下的销售公司做负责人。在会上,他聆听了前辈的讲话和与到会同龄人的交流,开阔了眼界。
在有“年资”的接班人中,已担任春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张洽,表现出色。
他进入公司有9年了。在董事长母亲的呵护下,几年来,他的决策让公司发展迈出了几大步,如通过产学研,开发出了不少新产品。其中消防员灭火防护服和消防员灭火指挥服等,获得了有关消防部门的认证。2021年底,该公司与闽江学院共同创立“现代纺织服装学院”,以培养新型服装专业技术人才等。
张洽
张洽,对企业的掌控也日益老道。在前辈打下的基础上,春晖公司已身披“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诸多光环。在座谈会上,他对解决中小企业个体防护装备的配备难题,提出了看法。
荆州思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绍南,今年已近70岁,他和子女都没有到会。业内人士介绍,其儿子陈思维已担任总经理多年,其女儿陈思敏则是副总经理。据说,董事长对儿女的工作很放权。陈思敏虽然学的是文科,但是,她努力钻研个体防护专业技术,近年写出了有关呼吸防护用品标准解读的两篇文章,已在专业杂志上发表。这,让技术人员也刮目相看。
这些后生的出色表现,都让人备感欣慰。
眼观后生翻起的浪花,人们不免对一些企业的交接班进程,产生了想象。在会上和会后,笔者倒是了解到一位董事长向总经理彻底“放权”的案例——
李氏交班 “全放”显胸襟
在座谈会的发言中,身为二代的广州市南方劳保用品供应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全骐,讲述了自己初入业内的某些经历,受到与会者关注。
他进入父亲的公司后,先后被父亲李声誉安排到一些生产企业参观。在一家电子厂内,化学物品散发出的异味,让人的呼吸受到刺激,而工人却没有佩戴口罩。李全骐走出这个车间后,忍不住就呕吐了。
李声誉
事后,他询问在场的工人:“你们怎么受得了?”而工人却淡淡地回答:“习惯了”。
所见所闻,让李全骐深受震动,对父亲及其公司多年沉浸在个体防护装备销售领域的工作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李全骐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李声誉用其所长,让儿子在公司把涉及公司采购、物流、仓储和财务管理等部门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全部建立健全起来,并负责相关工作。3年的历练,李全骐对公司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看到李全骐有能力,爱上了这个工作,也愿意接班。于是,两年前,李声誉把公司总经理的位置,传给了儿子。当时,李全骐才26岁。
笔者和一些读者也许会关注:老李的儿子真的是“总经理”了吗?还是名实不符?
对此,李声誉强调:“我的交班是很彻底的。公司的运行权,各种签字权等全部放给了他,都由他做主。具体的事情我不再管了。我只做协调工作。”
李全骐
李声誉还详细介绍了他这样做的理由——
“如老是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总经理’没有话语权,老是怕犯错,就会丧失主动性和年轻人冲劲,时间长了,可能就把儿子‘废’了。”
“我今年63岁,是还可以再干一段时间的。我想让儿子尽快地接受锻炼。”
“到目前为止,我感觉自己的决定是对的。儿子干得比我出色,比我干得好。他能够推进公司的改革,依照制度严格管理,而我过去常讲人情。现在,公司显现出了朝气蓬勃的活力。”
显然,李声誉对于儿子的表现是比较满意的。而李声誉真正放权于儿子、不当“太上皇”的胸襟和气度,也是值得赞赏的。
结语
拉拉杂杂,说了不少。提到的人物,从85岁到22岁,已经不止两代人了。提及的人和事,只是这个行业中很少的一部分,很不全面,代表性也远远不够。
寄望于以后,能有某个行业协会出面,为全国的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即PPE行业),做出系统而又全面的调研和记录(报道)。
两代人的故事,仍在继续。后浪推前浪,日月轮回无尽头。
中国的个体防护装备行业,前行发展的潜力巨大。而最后的竞争,也将是人的竞争。在这条道上,来去过往的各色人等,应该留下印记,以资借鉴。
来 源:2022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组委会
出 品:北京朗泰华科技发展中心
(咨询培训∣装备集成∣国际会展)
网 址:www.ESindustry.com.cn
www.isee-cefe-interschutz.com
微 博:安全应急产业资源网
头条号:朗泰华科技
抖音号:朗泰华科技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安全应急产业资讯
小程序:2022国际安全和应急博览会
微信号:safeworker (转载申请∣入群交流)